成本平均法,在格雷厄姆《聪明的投资者》一书中,也称之为“美元成本平均法”,用人民币投资,也应该称之为“人民币成本平均法”,称呼不同,内在性质相同,我们可以简称“成本平均法”,它是格雷厄姆推荐给防御型投资者的一种投资方法。

格雷厄姆定义的防御型投资者是拥有以下特性的:避免重大损失和重大亏损,不需要经常分析决策,省心省力,省时省事。

格雷厄姆的“成本平均法”,满足了防御型投资者对风险和收益的要求。

格雷厄姆定义的成本平均法,即每月或每季度投人同等数额的资金来购买股票,也可称之为定期定额投资法。采用这种方法,投资者可以在市场低迷时买到比市场高位时更多的股票;而且,还有可能为自己所持股份最终获得满意的总体价格。这种成本平均法,可以有效防止投资者在错误的时间大量买入股票。

严格地说,这是所谓的“程式投资” ,这种更一般方法的应用。主要是建议投资者将其资金投资于股票的比例限制在25%-75%间,并根据股市的动向进行反向操作,这种策略正是“程式投资”原理的体现。

用平均成本法投资股票是否可行?

《聪明的投资者》中给我们还原了几十年前的用平均成本法投资股票的研究实验情况:一位叫露西尔·汤姆林森( Lucile Tomlinson )的女士对这种程式化投资法进行了全面研究。

她以构成道琼斯工业指数成分股为样本,计算了美元成本平均法的效果。她的检测覆盖了23个十年期:头一个十年截止于1929年,最后一个十年截止于1952年。每一项检测都给出了期末或此后5年的利润情况。第23个购买期末的平均利润达21.5%——股息不包括在内。其中有些时期,投资者的股票市值会出现明显下降。

这个实验最终的结论:无论证券价格出现怎样的波动,这种投资法都能使人满怀信心地取得最终的成功;迄今为止,尚无任何可与成本平均法相媲美的投资法问世。

虽然有结论在,但是还是会有许多人对这种方法提出质疑:此法虽然言之有理,但实际上却很不现实,因为能够在连续20年内,每月拿出同样数额资金来购买股票的人实在少之又少。

这其中有两点顾虑

一是如何选股

也就是采用成本平均法定投股票的类别,该如何选定,这对投资者的选股能力要求蛮高的,要知道选错一只股票,短期还好及时止损,长期投资了20年,才发现选错了股票,但已经错付了20年,那是多么悲催的事,这其实是对选股能力的考验。

二是如何坚持

投资者要有多大的耐心,才能坚持每月定投同一种股票20年,不离不弃,这其实是对人性的考验。

在我看来,这种显而易见的质疑近年来已不那么有力了。因为这几年定期定额投资基金已经得到了大多数投资者的认可,新闻媒体也在广泛宣传定期定投基金的做法。两者的不同便是定投标的物的不同,一个是基金一个是股票。说到底,还是对投资者选股能力的考验。

至于每月定投,可以作为储蓄投资计划的必要成分,就像连续不断地把钱存在银行,现在不是要我们存在银行,而是把他放置在证券账户,把定存对象换成买股票而已。每个月也只是拿小钱投资而已,少买一件衣服少买一双鞋子就回来了。

这样算下来,虽然每且投入的金额不大,但20年下来或者更长,其总量会相当可观,对投资者的意义也相当重大。

不是最近流传了一个故事,腾讯一个老员工对自己公司特别有信心,从腾讯上市开始,每月的闲钱都投资买腾讯的股票了,十几年下来,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了。

故事真假没有论证过,但是这个故事的关键是他买到了好股票,那就是高速增长的腾讯公司。相反,如果他买乐视呢,结果可想而知。

这样看来,无论从风险还是是否能长期坚持考虑,这种平均成本法的关键还是选股选股选股。

要知道,投资的成功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对证券价值作出专业判断。

所以,格雷厄姆会在《聪明的投资者》这本书中这样告诫初学的投资者:不要把自己的精力和金钱浪费在试图战胜市场上。应当对证券的价值加以研究,并以尽可能小额的资金,对自己在价格和价值方面的判断进行尝试性检验。

也就是说,投资者应买入何种证券以及追求多高的投资回报率,不能以个人的资金多寡为依据,而要看自己在金融方面的能力,其中包括知识、经验和性格等。

发表评论